无码中文字幕一Av王,97亚洲综合色成在线,中文字幕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久久99久久国产精品

  時政|經濟|社會|熱圖|專題|節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慶 大連 福建 廣東 廣西 海南 黑龍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遼寧 四川 山東 上海 陜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國在線>西南地區>西藏>要聞聚焦
唐古拉山口:三代人守護著“天路”
2011-05-03 10:35:22      來源:新華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平均海拔6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脈是由北入藏的一道天然屏障,突破屏障,拉薩就指日可待。

4月已是春暖花開季節,記者在唐古拉山口卻感覺重新回到了嚴冬。這里寒風凜冽,白雪皚皚,公路上結著一層薄冰,氣候一如60年前一樣惡劣,嚴重缺氧。

1951年10月,解放軍18軍獨立支隊從青海和平進軍西藏,翻越唐古拉山時遭遇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漫天的大雪和劇烈的高山反應。宿營地上,戰士們搭的帳篷有的讓風刮跑了,有的深埋進雪堆里。官兵們因缺氧頭痛難受,天又冷,睡不著覺。想生火取暖,氧氣少又燒不旺。部隊行進時還遇到塌方,有幾名戰士被山上滾落的大石壓住而犧牲。經過全力跋涉,部隊終于越過了唐古拉山。

當年解放軍用生命和汗水鋪就的道路,如今已經被從北往南縱貫雪域高原的“天路”青藏公路取代,其海拔52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口段無疑是天路上的“天路”。

在這段40公里長的公路上,從上世紀50年代青藏公路建成初期,就駐守著一支養路隊。如今,已經是第三代的養路工依然用汗水和生命保障著公路的暢通。

被譽為“天下第一道班”的青藏公路第14工區,負責養護這段海拔高、氣候惡劣的公路。第14工區是青藏公路格爾木至拉薩36個工區中海拔最高的一個,記者見到工區長扎西次仁時,他正帶領養路工用鐵鍬在路上鏟冰。

扎西次仁說,幾乎每天都要上路鏟冰,特別是彎急下坡路段,每天要去幾次,總擔心這些地方出事故。

扎西次仁是第14工區的第三代養路工了,繼奶奶、父親之后,他1998年接過了天路養護接力棒。奶奶丹珠在青藏公路建成之時就在唐古拉山口做養護工,直到1980年退休。父親扎囊上世紀60年代參加養路工作,1996年病逝在工作崗位上。

在扎西次仁眼里,“天下第一道班”在青藏公路從事養護工作的60年,是變與不變的60年。

“變化的是青藏公路的質量和養護條件。”扎西次仁說,家里三代養路人經歷了青藏公路從簡易砂石路到瀝青混凝土路的變遷。以前的土路晴天滿眼灰塵,雨雪天泥濘不堪,40公里長的距離要行駛好幾個小時,現在速度快的汽車僅半個小時就能通過這段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地段。

第14工區的養護條件在60年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丹珠那個年代,10個工人負責10公里路的養護,工人背著裝滿石頭和沙子的背簍,隨身攜帶鎬頭和鐵鍬在路上工作,沒有固定的住所,常年居住在帳篷里,可謂是風餐露宿。扎囊的養路年代已經有了手扶拖拉機和架子車等工具,土木結構的道班房已經建成。到了扎西次仁的養路年代,現代化的養護工具已經廣泛使用到了工作中,工人的勞動強度大為降低。

60年來不變的是對這條公路的感情。扎西次仁說,家里幾代人都在青藏公路上工作,看著公路修建并變化成現在的樣子,對這條公路充滿了感情,特別是父親在30多年的工作中沒有休假過一天,“我們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這條公路”。

目前第14工區的15個養路工人中,有多人和扎西次仁一樣是第三代養路工,其中還有夫妻工、兄弟工。由于常年生活和工作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中,每個工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包括心臟肥大、血色素高和關節炎等。女工次丹卓嘎說,天氣一變,很多同事的關節就疼,只有吃止痛藥和貼藏藥來緩解,但“我們會干到干不動為止,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


新聞熱搜
 
商訊
專題
建黨90周年專題
建黨90周年專題>> 詳細

各地新聞
若是我的這位戰友今天再來,我們這里仍然是滿城幾乎找不到公廁,唯一的一座公廁還收費不少。白天鵝公園是阜寧城南新區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該縣2009年度計劃實施的六類38項城建工程中的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近5000萬元。>> 詳細
點擊排行
  滬11干部任前公示 陸東擬任虹口區委常委
各地試點公車改革新招頻出 媒體稱反響不一
 
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