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一Av王,97亚洲综合色成在线,中文字幕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久久99久久国产精品

  >>進入環球在線首頁
中文 | ENGLISH
 
 
 
 
 
暢談改革開放三十年:決定當代中國命運關鍵抉擇
2008-03-18 09:42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

亮點:農村巨變

【數據】1978年前我國糧食總產量在6000億斤多一點,2007年達10030億斤,30年內糧食增產60%以上;1978年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34元,2007年達4140元;1978年前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農民總量大概是2.5億人,到2007年底減至不足1500萬人。

亮點:非公企業

【數據】截至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占據了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約占GDP總量的65%,經濟增量的70%—80%。到2007年底,我國實有外商投資企業28.62萬戶,實有投資總額2.11萬億美元,全國個私經濟領域注冊資本金總額達到101223.92億元。

亮點:民主法治

【數據】從1979年至2007年10月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現行有效的法律229件;國務院制定了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近700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7000余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亮點:民生保障

【數據】全國城市低保對象人數已連續五年穩定在2200多萬人,各級財政投入從2000年的27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224億元。2007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實施農村低保制度,中央財政預算安排30億元用于支持財政困難地區開展農村低保。

亮點:國企活力

【數據】行業的領頭雁、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國有企業在改革開放中脫胎換骨。2006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比2002年增長60.98%,實現利潤增長2.23倍,稅收增長1.05倍。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

亮點:開放經濟

【數據】1979—2007年,商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7.4%。200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2.17萬億美元,已躍居世界第三。2007年,利用外資額超過700億美元;1991—2007年,利用外資年均增長20%左右。

繆學剛代表:永不停步的小崗

記者 盛若蔚 朱磊

【回眸】

安徽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很有名。1978年12月,18位小崗農民發起農業“大包干”,揭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前,小崗村吃的是“大鍋飯”,溫飽難解決。1978年夏天的大旱,讓大家生活更困難。同年12月,小崗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搞起了“大包干”。其主要內容是把屬于集體的土地承包到農戶,由農民自主決定種植品種、種植結構。

“過去小崗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現在已從原來的20戶增加到112戶,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滁州市市長繆學剛代表十分感慨。

【聲音】

“大包干”30年來,小崗的改革發展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1978年至1992年,是糧食生產快速發展階段;1993年到1999年農村稅費改革前,是探索多種經營、謀求新發展階段;1999年至2005年,是農村改革全面推進的新階段;2006年至今,村經濟發展加速。

下一步,小崗改革發展要走4步棋:加快推進小崗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鼓勵大學生到小崗創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30年過去了,我國深化農村改革任務依然艱巨,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的步子再邁大些!

——繆學剛

伍淑清委員:親歷合資企業誕生

記者 崔鵬

【回眸】

親自參與創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伍淑清委員回憶往事時不禁感慨萬千。“30年前,鄧小平先生宣布中國將對外開放,歡迎外商到中國投資。當時我是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的理事,一直就希望為中國經濟發展做點事情,內地一開放,我感覺機會來了。”

伍淑清說,“當時我們了解到,1981年5月中美之間將恢復通航,北京與洛杉磯將是第一條航線。我們就想,這么遠的距離,坐飛機的人不吃飯哪行啊,就投資航空食品吧。”

想法很美好,談判過程卻很曲折。“由于沒有先例,談判一直走走停停。不會講普通話,就用紙筆溝通,寫的是繁體字。” 1979年6月,雙方就談了三次,但并沒有實質性進展。她回憶說:“那時,中國剛剛開放,雙方心里都不是很有底,有很多顧慮。”功夫不負有心人,1979年9月,雙方終于把合同內容定下來了。1980年5月3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獲批成立,在當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冊編號為001號。

【聲音】

1980年開第一家公司,現在我們在內地已經有11家公司,遍布北京、上海、青島等主要城市。現在中國的政策更加開放,相關法律制度也越來越完善,肯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

——伍淑清

徐顯明代表:法治六大成就

記者 馬躍峰

【回眸】

在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代表眼中,改革開放30年最具標志意義的法治事件發生在1979年。這一年,全國人大一次通過7部法律。

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7部法律破繭而出——刑法、刑事訴訟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以及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這7部法律,均是當時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基礎性法律。

【聲音】

30年法治實踐,經驗和成績可圈可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立法聽證會等,讓公眾更多地參與立法。

法治政府建設成績顯著。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政府行為更規范、更文明、更公正。

司法改革取得進展。公平正義成為司法主要價值觀,司法成為實現公平正義的主要途徑。

社會法治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中國公民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意識有了階段性提升。

法律領域的國際交往成就斐然。

人權事業全面發展。生存權、發展權、環境權等權利日益受到重視,十七大報告中又提出保障人民的參與權、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

——徐顯明

張喆人代表: 編織“兜底”安全網

記者 曹玲娟

【回眸】

我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上海“破土”。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喆人代表介紹,1993年6月1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市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線(當時的標準是月人均120元),都有權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社會救助。當年,上海7680位城鎮居民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

1999年10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公布實行,全國所有城市都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7月,國務院發出通知,全面啟動農村低保制度。

【聲音】

城鄉低保,是保障困難人群最基本生活的一張安全網,換句話說,就是“兜底”。作為黨和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制度安排,城鄉低保所保障的是人最根本的權利——生存權,這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目前上海已做到“應保盡保”,符合標準的全部納入低保。這幾年,我們著重推動從單純的生活救濟轉向綜合的“民生保障”,即對相對貧困群體的生活、教育、醫療、住房等特殊困難給予“應幫即幫”,對低保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通過促進就業幫助脫貧,實現 “應業助業”。

——張喆人

張曉剛代表:脫胎換骨看國企

記者 劉曉鵬

【回眸】

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負盈不負虧、虧損靠補貼,企業干部能上不能下,職工能進不能出,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遼寧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曉剛代表表示,正是通過深化改革,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鞍鋼和很多國有大企業一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生產要按指令性計劃,技術改造難,很多設備還是新中國成立前的;同時面臨市場上新成長起來的企業的競爭。

“好比家里的大兒子要照顧弟妹,筋疲力盡時,還讓他去和沒有負擔者比賽跑100米!真難啊。”張曉剛說。“市場經濟不會管你過去做什么,只承認競爭力。為此,我們轉變觀念,在競爭中獲得發展機會。”

技術改造、結構調整、“走出去”戰略……鞍鋼逐漸走出困境,實力不斷壯大。

【聲音】

國有企業要繼續發展,就要實現幾個新的轉變:發展方式應該從自己投資為主,轉為兼并、重組和自己投資相結合;在布局方面需要不斷突破地域,走出去,到外地、國外去發展;在核心技術領域,應該改變技術跟隨者的角色,努力成為技術的引領者;還應該改變過去企業單純產品輸出為技術、管理和文化的輸出。

——張曉剛

許宗衡代表:230多項改革之最

記者 李剛

【回眸】

1979年7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改革開放精神指引下,我國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代表說,從那個時候起,深圳煥發青春,成為全國解放思想的領頭羊和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28年間,深圳特區率先放開物價,率先試驗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并試辦國內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改革分配體制,并在全國率先建立證券交易所……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深圳創造了230多項全國改革之最,涵蓋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方方面面。

【聲音】

在我國3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首先它殺出了一條血路,積累了創新發展的經驗;其次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市場機制;它以鐵的事實,證明改革開放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如今,深圳特區已完全走出了依賴優惠政策和投資傾斜的階段。今后,必須依靠解放思想,依靠制度創新和體制變革,肩負起為繼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先行探路、攻堅破冰的歷史使命。

——許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