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一Av王,97亚洲综合色成在线,中文字幕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久久99久久国产精品

兩岸高層首次握手——汪辜絕配
[ 2008-07-22 10:19 ]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繼兩岸“密使”曹聚仁之后,雖不時有人在臺前幕后為兩岸關系發展奔波,但道路曲折,均未有大的進展。“文革”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兩岸民間交往不斷增多,終于催生了海協會和海基會。

兩岸高層首次握手

汪辜絕配

1986年5月3日,廣州白云機場秩序井然,一如往常。下午3時許,突然警報四起:一架臺灣“中華航空公司”波音747貨機盤旋在機場上空,要求著陸!

經大陸民航部門同意后,這架臺灣飛機安全降落白云機場。隨后,機長王錫爵要在祖國大陸定居、同行的另兩名機械師要求回臺的請求也得到大陸有關方面的批準。這就是當年震驚中外的“華航事件”。

王錫爵駕機闖入大陸,不僅打破了蔣經國“主政”的臺灣當局堅守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也打破了兩岸關系的堅冰。為解決“華航事件”,海峽兩岸在隔絕37年后,終于開始了由官方在背后主導下的公開接觸談判。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1990年11月21日,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1991年12月16日,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兩位風云人物——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也由此登上歷史舞臺。

鴻儒出山,各有背景

上世紀90年代初,汪道涵和辜振甫都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且都可說是功成名就,正在頤養天年。那么,是什么原因,將兩岸關系這樣的重擔壓在兩位耄耋老人的肩上?

原來,皆因辜汪兩位老人不但有非凡的歷史背景,而且他們還與兩岸高層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的特殊職業身份絕不僅僅限于海基會董事長和海協會會長的民間頭銜,“他們幾乎分別代表了國共兩黨的意愿”。

汪道涵,1915年生,安徽嘉山縣人。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的高材生,長期在經濟部門擔任職務,曾任上海市市長。汪道涵本人學識淵博,又了解兩岸形勢,在大陸德高望重,在臺灣也頗有影響力。所以,海協會成立,會長非汪道涵莫屬。

辜振甫,1917年生,臺灣彰化縣人,祖籍福建省惠安縣。他首先是一個商業巨子,臺灣有名的紅頂商人,其次才是政治家。作為政治家,他在1961至1997年間連續當選國民黨中央委員,1982年起又連續當選國民黨中常委,進入國民黨的最高決策機構。辜振甫既與國民黨的幾代領導人都保持深厚的個人關系,又在商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上世紀50年代以來,他經常代表臺灣周旋于國際談判桌之間,在臺有“專業經貿大使”之稱。辜振甫與時任臺灣“總統”李登輝“關系甚篤”,兩人不僅經常切磋高爾夫球藝,而且還利用打球的機會討論島內外時局。1988年6月,辜振甫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次年獲李登輝頒發的象征“中華民國”最高榮譽的“大綬景星勛章”。海基會成立,辜振甫成為董事長不二人選。

兩岸選擇汪辜二老,可算得上是絕配。兩人年齡相仿,興趣相投。兩人都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鐘,堪稱詩文家和京劇老票友。汪道涵學者風度,出口常常引經據典;辜振甫溫文爾雅,說起話來平仄成韻。談詩文,辜振甫稱“甘拜下風”;論京劇,汪道涵說對方“勝一籌”。汪道涵嗜書如命,平素最愛到各種書店淘寶;辜振甫則對京劇鐘愛有加,還不時親自粉墨登場,一招一式儼然梨園中人。

在海峽兩岸會談這場歷史大劇中,汪辜二老一上臺,就吸引了世人眼球。

作詩唱戲交朋友

海協和海基兩會成立后,兩岸壓了40多年的問題一股腦兒地堆到了兩位會長(董事長)面前。

“怎么辦?”辜振甫將電話打到汪道涵上海的寓所。

“談啊!”汪道涵不假思索地回答,似乎也正等著對方的電話。

可是,談也要有個基礎,或者有個談判的原則。辜振甫請求大陸先草擬一個“談判原則”,汪道涵爽快地答應了。1992年3月,在香港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的幫助下,兩會分別派出代表在香港舉行首次事務性商談。其間,海協會提出在商談或協議中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同年10月底,兩會人員又在香港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具體表述的內容和方式交換了意見。在汪辜共同努力下,并經函電協商,兩會終于在11月達成了“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識”。

有了“九二共識”這樣的政治基礎,“汪辜會談”得以順利進行。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時,在新加坡海皇大廈四樓的會議室里,汪道涵和辜振甫,面對面,隔著一個長方形會議桌,相互伸出手——終于實現了兩岸高層人士40多年來的首次握手。現場鎂光燈閃爍不停,200多人的中外記者群中一再響起“再握一次手”、“再來一次”的呼聲。汪辜相視而笑,面對鏡頭欣然地一次又一次握手。這一珍貴的歷史鏡頭從此成為經典之作。

其后兩天,會談取得了重要成果,雙方達成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四項協議。

4月29日舉行了協議簽字儀式,汪辜再次成為記者關注的焦點。上午10時40分,兩位鶴發童顏、笑容可掬的老人,在各自夫人的陪伴下,鄭重地在協議上逐一簽下自己的名字,隨后互贈簽字筆。目睹兩位老人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且一絲不茍的舉止和禮儀,全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當晚,汪老宴請辜老。汪道涵巧妙地將九道菜的菜名嵌入兩岸同胞之情中:乳豬和鱔片叫“情同手足”,乳酪龍蝦叫“龍族一脈”,琵琶雪蛤膏叫“琵琶琴瑟”,董園鮑翅叫“喜慶團圓”,木瓜素菜叫“萬壽無疆”,三種海鮮叫“三元及第”,官燕燉雙皮奶叫“燕語華堂”,荷葉飯叫“兄弟之誼”,水果拼盤叫“前程似錦”……九道菜名連在一起就是: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龍族一脈”,今夕“燕語華堂”,“琵琶琴瑟”合鳴,譜一曲“喜慶團圓”,祝大家身體健康、“萬壽無疆”,并祝海峽兩岸的“兄弟之誼”能“三元及第”、“前程似錦”。

汪老的博學和智慧令人嘆為觀止。

“小人作梗” 空留遺憾

第一次“汪辜會談”后,兩岸關系迅速發展。在此形勢下,汪道涵及時向辜振甫發出參訪大陸的邀請。

1998年10月15日,辜振甫偕夫人在闊別53年后抵達上海。次日,汪道涵夫婦在上海新錦江大酒店四樓白玉蘭廳舉行了一場特別的茶敘。

汪辜均身著深色西服,顯得清癯健朗,一邊悠閑地品茗,一邊親切地交談,并不時地用手勢加強語氣。兩位夫人當天的著裝也格外醒目。汪夫人是寶石藍套裙,辜夫人則是一襲大紅旗袍。她們在茶幾旁輕聲地細話家常。辜振甫當年離開上海時僅28歲,他感慨道:“53年后,重回舊地,感觸至再。見到上海今天的榮景十分高興。”

3天后,中共最高領導人江澤民在北京釣魚臺賓館會見了辜振甫。江澤民對辜振甫來大陸參觀訪問表示歡迎,就涉及兩岸關系的重大問題發表了看法,也聽取了辜振甫表達臺灣政治立場的意見。

這次“汪辜會晤”,同樣達成了四項共識:雙方決定進行包括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內容的對話,由兩會負責人具體協商作出安排;進一步加強兩會間多層次的交流與互動;對涉及兩岸同胞生命財產安全的事件,加強個案協助;海基會邀請汪道涵會長于適當時候訪問臺灣。

就最后一項,辜振甫在返回臺灣之前即向汪道涵發出訪臺邀請:初步定于第二年4月。

然而,一心想搞“臺獨”的李登輝,卻不愿意看到“兩岸關系越走越近”,懷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其一,李登輝企圖為2000年的島內大選定調,試圖影響選情,并為日后的臺灣當局領導人立下“政策規范”。其二,李登輝以分裂為目的的“務實外交”處處碰壁,企圖抓住“國際新干涉主義”充當救命稻草,呼應國際反華勢力掀起的反華聲浪。其三,李登輝企圖壓制臺灣同胞要求兩岸對話談判、直接“三通”、發展兩岸關系的呼聲,壓制島內主張統一的力量。

于是,李登輝當局極力阻撓汪道涵訪臺。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電視臺采訪時,有準備地拋出了“兩國論”,即大陸與臺灣的關系是“國與國關系,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系”。

李登輝的“兩國論”,使海峽兩岸的關系急劇惡化,汪道涵也不得不宣布取消訪臺計劃,因為“兩岸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已不復存在”。對李登輝拋出的“兩國論”,連辜振甫都相當驚訝,因為“事前完全不知情”。也正是這個“兩國論”給汪辜兩位老人留下了終生遺憾。

2005年年初和歲末,辜汪兩位老人相繼辭世。汪老生前不曾踏上臺灣這塊土地,辜老期待的第三次“汪辜會談”也終未實現!

據說,辜振甫在病重時,彌留之際還在念叨這件事:“是小人從中作梗!”

事實證明,這個“小人”就是李登輝。2008年4月,李登輝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透露,當年拋出“兩國論”,“目的就是打消汪道涵來臺訪問的念頭。因為大陸領導人會見辜振甫的信號,會給大陸人錯誤的期待

這樣剛好,汪道涵拒絕來臺灣,就中了我的計了。”(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劉一川)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