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一Av王,97亚洲综合色成在线,中文字幕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久久99久久国产精品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觀天下 知中國

信仰——我們的故事

2012-09-14 14:00:44 來源:人民日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信仰融入自強不屈的精神

鳥巢,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它以巨大的門式鋼架結構組成,全部用鋼量為11萬噸,它是今天中國國力的一個小小的展示。但是,我們無法想象,1949年中國的鋼產量,不論品種和質量,全部加起來也只能建一個半鳥巢。作為鳥巢用鋼的生產企業之一,鞍鋼見證了新中國建立初期的艱難歲月。

1948年2月,鞍鋼回到了人民手中。但這個舊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在1945年到1947年的3年時間里,由于日軍和國民黨軍隊的破壞,已是千瘡百孔,滿目凄涼。當時,一位留用的日本冶煉專家斷言:現在,中國人只能在這里種高粱。要出鋼至少得要20年后。那時候,中國不僅僅沒有鋼鐵,還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毛澤東曾形象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p>

今天的鞍鋼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之一。然而,這樣的輝煌是從60多年前開始的,是用一個個破舊的螺栓、閥門甚至是不起眼的小小螺絲釘鑄成的。在今天鞍鋼的一座座高爐下面,依然保留了許多小鐵屋,這里存放著煉鐵高爐的1000多種零配件。這樣的倉庫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孟泰倉庫。

1948年的冬天,已經離開鞍鋼兩年的老工人孟泰被軍代表請回了鞍鋼,而當時孟泰一家已經斷糧。

【同期】孟泰長女孟慶珍:你們要是解放鞍山再晚一個禮拜,我們家就能死幾口人,現在一顆糧食沒有。他(軍代表)說,哎呀,立刻就告訴警衛員給他拿了有50斤苞米,那個苞米真是救了我們全家的命。

讓孟泰最感動的是,軍代表告訴他,從今天開始,鞍鋼屬于像他這樣的普通工人。從今天開始,鞍鋼生產的每一噸鋼都是為了建設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國家。

【同期】孟泰長女孟慶珍:我怎么能報答黨的恩情,所以他就拿高爐也好,拿工廠真正當自己的家。所以鞍鋼恢復生產的時候,我們工人要有志氣,一定要把鐵出來、鋼出來。

當時的鞍鋼,方圓十幾公里,孟泰帶著他的工友奔波在十里廠區,揀回一根根鐵線、一顆顆螺絲釘、一件件備品。短短數月,回收了上千種材料,揀回上萬個零備件。在他的帶動下,鞍山全市居民獻交煉鋼器材21萬多件,煉鐵高爐逐步恢復了起來。1949年6月,2號高爐流淌出第一爐鐵水。從一片廢墟到恢復生機,鞍鋼人僅僅用了16個月。兩個月之后的8月1日,孟泰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孟泰“跟著共產黨走,棒打不回頭”,走上了一條堅定的信仰之路。

1950年9月25日,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孟泰和463位普通勞動者走進中南海懷仁堂,他們共有一個閃光的名字——“勞動模范”。有了這些用新的信仰武裝起來的普通勞動者,中國共產黨將領導人民在一張白紙上描繪最新最美的畫卷。然而,就在這些勞動模范走進中南海10多天后,一場血火考驗就不期而至。

【同期】鴨綠江大橋管理處講解員: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上的第一座單線鐵路橋,始建于1909年,1911年竣工通車,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歷史了。請大家隨我指的方向看,前面那個鋼梁上的彈孔和彈眼,就是當時美軍飛機轟炸的時候留下來的……

1950年秋天,在美軍轟炸機的轟炸下,鴨綠江大橋成為一座斷橋,新生的共和國剛剛慶祝完第一個生日,就不得不面對世界上頭號強國美國的挑戰。1950年,美國的鋼產量是8772萬噸,同時還擁有原子彈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最強的軍工生產能力。而當時的中國,鋼產量只有60萬噸,基本上沒有軍事工業,部隊的裝備是繳獲的“萬國牌”。面對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的戰爭,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愿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

在先后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290余萬志愿軍官兵中,有11萬多英雄兒女在作戰中犧牲了。他們中的許多人,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

【同期】志愿軍老戰士李長熹:那時候沖在最前面的,可以說都是共產黨員。我現在回想起來,所以戰爭取得勝利,對這些人來講,(他們的)功勞最大。

【字幕】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河口村斷橋 志愿軍過江處

為保家衛國,這些英雄兒女在剛剛跨進新中國門檻的時候,倒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其中就有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當時是北京機器總廠的黨總支副書記,他是第一批報名參加的志愿軍戰士。但是,他別離新婚妻子到朝鮮僅僅34天,就在敵機的轟炸中犧牲了。毛岸英出發前,毛澤東曾同人談起:“我是黨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又派誰的兒子去呢?”毛岸英犧牲后,他把毛岸英穿過的一件白襯衣珍藏到自己去世。1953年4月,毛澤東在中南海專門接見了一位來自四川農村的老母親鄧芳芝,因為她像毛澤東一樣,兒子也犧牲在了朝鮮。她的兒子,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敵人機槍的黃繼光。領袖和人民,同樣的付出,同樣的感情,為的是同一個信仰,那就是自強不屈地建設和保衛新中國。

上世紀50年代初,邊打邊建的新中國,只用了3年時間,就實現了恢復國民經濟的目標。到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的時候,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取得巨大進展,人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多年來共產黨人為之奮斗追求的目標,就這樣從理想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信仰是“一團火”、“一滴水”

北京王府井商業街,被稱為“中國第一街”。位于王府井大街中段的百貨大樓門前,有一座雕像,他就是曾經在這里工作了32年,接待過近400萬名顧客的百貨大樓售貨員張秉貴。當年,張秉貴站柜臺,被稱為“燕京第九景”,就像北京的傳統名勝“燕京八景”一樣,充滿魅力。

【同期】張秉貴徒弟杜學昌:張師傅一到售貨的時候,都是里三層外三層。

【同期】張秉貴兒子張朝和:第一層就是買糖的,第二層啊就是觀摩的,好多人都在那圍著。

張秉貴有幾手絕活,最著名的就是“一抓準”。不管顧客想要幾斤幾兩,他都能一抓一個準。

【同期】張秉貴售貨:還有什么好的?還有一種帶巧克力味道的奶油糖,那好那好……

在張秉貴的柜臺前,許多人第一次發現,如此平凡的一種勞動,原來也能給人帶來這么多的快樂。

在賣糖的同時,把溫暖送到顧客的心里。這樣的服務,被稱為張秉貴的“一團火”精神。正是心里對待顧客有溫暖的“一團火”,才可能有“一抓準”、“一口清”的勞動水平。

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讓勞動放射出燦爛的光華。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帶來尊嚴,勞動是一種美德,勞動是連接現實和未來的橋梁,勞動更是共產黨員信仰最樸實的實現形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寫下這段文字的,是一個21歲的青年戰士,一名共產黨員,他的名字叫雷鋒。1962年,雷鋒在工作中犧牲時,只有22歲。就是這么一個普通的年輕人,為什么卻能夠感動那么多人的心靈,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雷鋒生前沒有經歷過戰火的錘煉,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他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學到。他又是偉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學到。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華為雷鋒式的“一滴水”,卻必須用信仰去凈化,用奉獻去呵護,用執著去努力。這就是“雷鋒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的信仰,立下的時代坐標。

信仰凝聚出創業精神

【字幕】2011年11月14日,大慶1205鉆井隊正在抓緊時間進行搬遷

經過一天的努力,大慶油田1205鉆井隊又一口新井即將開鉆。這一天,也是1205鉆井隊老隊長王進喜去世41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隊員們以特有的方式,紀念他們的老隊長,一個為中國石油工業奮斗一生的共產黨員。1959年10月,王進喜作為全國勞動模范,到北京參加國慶10年慶典。一天,他路過沙灘北大紅樓附近時,看到公共汽車上背著“大包袱”,就問身邊的人:“汽車背的是啥?”有人告訴他:“那是煤氣包,因為國家缺油,公共汽車改燒煤氣了?!眹胰庇偷竭@個程度,對石油工人來說,實在是說不出來的痛楚。這位堅強的西北漢子,蹲在街頭哭了起來。

【同期】原1205鉆井隊鉆井工人許萬明:那煤氣包壓在汽車上不沉,壓我們身上就沉,我們是搞石油的、搞鉆井的,不鉆井不打井哪來的石油?

1960年春,一場規??涨暗氖痛髸?,在東北大慶展開。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于3月25日到達薩爾圖車站,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鉆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里、這里的鉆井紀錄是多少,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把“貧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這是當年留下的真實畫面,王進喜帶領他的工友們用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的辦法,“人拉肩扛”把鉆機卸下來,運到薩55井井場。

僅僅4天時間,一座重60噸、高40米的井架豎立在大慶的茫茫荒原上。然而,沒有打井用的水,無法開鉆。

王進喜組織大家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臉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噸,保證了按時開鉆。4月19日,薩55井勝利完鉆,進尺1200米,王進喜帶領的1205鉆井隊首次創下了5天零4小時打一口中深井的紀錄。

王進喜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名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這些質樸無華的語言,每一句都閃耀著信仰的光芒。這是什么信仰,是共產黨人為建設社會主義而艱苦創業的信仰。一個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怎樣的精神風貌?一個國家,在艱辛創業的奮斗中,能夠達到怎樣的精神高度?在那段歲月里,中國共產黨人信仰凝結出的創業精神,給了我們答案。給我們提交答案的,遠不只王鐵人一個人。

在今天的河南省林州市,有這樣一個旅游景點:一條纏繞在半山腰的水渠,不僅吸引著游客的目光,同時澆灌著林州54萬畝良田。然而,60多年前,林縣還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這樣的面貌能夠改變嗎?林縣人決定“重新安排林縣河山”——在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上劈山修渠,要把漳河水引入林縣。1960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林縣人沒有過傳統的元宵節,而是扛起鐵鍬,推著小推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太行深處。從1960年2月開始,中共林縣縣委組織數萬民工動工修建紅旗渠。在這個難以想象的建設工程中,哪里最苦最險,哪里就有共產黨人。

這段影像,最真實地記錄了修建紅旗渠的艱險,人們腰系繩索,在懸崖上作業。稍有不慎,就有撞傷身體、甚至掉下懸崖的危險。在一次爆破作業中,發生了山體崩塌,眼看著山上滾滾而下的巨石,鐵姑娘隊隊長李改云一把推開來不及躲避的隊友,自己卻被埋在亂石堆下,付出了一條腿終身殘疾的代價。

【同期】原紅旗渠“鐵姑娘突擊隊”隊長李改云:寧愿流血,也不流淚,我就是犧牲了我自己,不就是一個人嗎?我說渠水要來了以后,多少人能用上,祖祖輩輩的都有了水。

1965年4月5日,林縣人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紅旗渠分水嶺,親眼見證了他們盼望已久的幸福時刻——總干渠通水儀式。經過五年零兩個月的艱苦奮斗,這條長70.6公里的人間天河,奇跡般地穿行在蜿蜒起伏的太行山腰。

【字幕】經過十年奮戰,最終完成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共1500公里,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

【同期】年輕人在紅旗渠青年洞舉行入黨宣誓儀式。

今天,紅旗渠已經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征,青年洞成為紅旗渠精神的標志性景點,吸引著來自各地的年輕人。那個時代,共產黨人的信仰鑄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豐碑。在需要保家衛國的時候,創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沒有石油的時候,迸發出“大慶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誕生了“雷鋒精神”;為了讓舊貌換新顏,涌現出“紅旗渠精神”。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精彩熱圖

影視劇中臭名昭著的惡人

那些潛伏在地球上的外星人